借鏡哀傷治療-面對「失去」的情緒舒緩
- soulrebuilt
- 2019年9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1年10月12日
中秋佳節,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!
滿月總令人想起「人月兩團圓」這份盼望。
然而,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」。
以往的香港,感覺總是滿月的日子較多。它極少天災,坐擁水深廣闊的維港與連綿不絕的山嶺,承襲英國成熟的法制及兩文三語的優勢等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歷史。
但是如果放在歷史的長河裡,每個國家或城市也總會有月缺的時候。 近來香港的情況所帶來的強烈情緒,部分可能源自不自覺及不懂得面對「失去」。嘗試談談面對「失去」的概念,讓大家多一個角度去理解香港的急劇變化,相信可以稍微舒緩一下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情緒。
心理輔導的哀傷治療,是專門處理親友離世的學問。親友離世是人生一個重大的「失去」,哀傷治療就是學習如何面對「失去」。修讀輔導及臨床經驗,讓我明白到「失去」不只限於親友離世。原來很多情緒都是來自「失去」,例如意外或生病,可能是思考或活動能力的失去 ; 失業 ,可能代表經濟能力甚至家庭地位的失去 ; 朋友的背叛,便是友誼甚至對別人信任的失去。
特別是有些表面不易察覺的失去,就更難以識別及處理。遇過一些經歷過輕微中風的案主,外表看來與未患病前差不多,但思考變得較不清晰,反應較慢及容易疲倦。如果不認清、接受及適應這些因病而生的變化,便會產生情緒及人際關係的問題。
套用「失去」的概念到近期的香港,如果我們能認清、接受及適應「失去」的事物,相信可以有助舒緩我們的情緒。
香港人在短時間內失去了不少,可能包括安寧、法治、自由、經濟、親情、友情、信任及希望等等,所以產生了種種情緒如憤怒、傷心、焦慮及恐懼等等,其實是自然不過的反應。
以下哀傷治療的方法,可供借鏡 :
1. 接受現實 : 以談論及行動,去增加「失去」的真實感。親友離世,中國人傳統不說不談,其實對處理親友離世沒有幫助,反而會因為抑制自己的情緒而更加傷心。同樣,對於現時香港的情況,我們也需要談論,讓我們可以舒發感情,互相分擔,理清事情及自己的感受等等,令「失去」來得真實及較易接受。另外,行動是接受現實的表現,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事情,如處理遺物、寫信、懷勉相處的日子及到老地方悼念等等,也能增加自主感及減少無助感。
2. 表達情緒 : 面對重大「失去」,帶有強烈情緒是人之常情,是非常正常的表現,所以毋須壓抑,可讓情緒自然表達出來。若感到表達情緒不安全,便選擇私隱度高的環境及信得過的朋友傾訴。不過如果情緒強烈得影響日常生活,便需要考慮尋求專業的幫助。
3. 處理「失去」後的生活 : 親友離世,可能會對生活帶來翻天覆地地的變化。現時社會的狀況,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。已發生的「失去」,需要學習作出改變去適應受影響的生活,例如交通不便及小心說話等等。生活上除了必要的改變,可嘗試儘量保持以往的生活習慣如運動及聚會等等,幫助適應「失去」後的生活。
4. 「失去」的領悟: 親友離世,是很痛苦的事,然而不少人會慢慢在當中體會到一些領悟,大大影響了自己及他人。有的真正明白到親友的愛,有的立志秉承親友的遺志,有的努力幫助相同遭遇的人等等。現在縱使香港陷於困境,不少人在當中都有覺醒,亦有很多醫護及律師,鍥而不捨地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5. 短期危機轉化為長期悲傷 : 在處理完親友離世的短期危機如情緒、身體、後事、經濟及家人照顧等等後,不需定下停止掛念及傷心的死線,因為它們是人的自然情感,不會亦不需要消失。所以,就容讓自己隨心所慾地回味及懷念,在這段時間失去的東西。
先處理好情緒,身心才能保持最佳狀態,去面對生命持續的挑戰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