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水」系之一: 一九九九個浪的哲學 (2020-6-26)

  • soulrebuilt
  • 2021年10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心情不好的話,去看海吧!


最近發生的事,讓我的思緒串連起以往關於「水」的認知及領會。原打算一文舒之,不過考慮到文章可讀性,還是決定先為每個思緒獨立行文,最後才總結串連,看看效果如何?


序曲,是自己時而回味的一篇舊作:《一九九九個浪的哲學》,書於二十年前。時值畢業後兩年多,卻十分厭倦自己的工作,感到非常困擾,便獨個兒到石澳散心。週日的沙灘,人不多,頗舒懷。


《一九九九個浪的哲學》

真的很有趣,沒想到我會在週二的早上,坐在石澳的沙灘上,思考人生!


曾幾何時,以為每天工作、穩定收入、供樓及結婚生子,就這樣的一生,平淡簡單!


卻沒想到會突然這樣討厭自己的工作。是真的討厭,還是因為挫折而退縮?


浪,沒有生命,卻馬不停蹄,有節奏地活動著,反而出奇地顯出它強悍的生命力!


我,每天也忙碌著,卻沒有節奏,沒有感覺,沒有生命力!


它,絲毫沒有倦意,我卻疲憊不堪;它好清楚自己所喜愛的,好清楚自己的職責;我卻惶恐失措,不知所愛!


除了人類,大自然每一個元素,都忘我地運作著,不需憂慮,不需思考,不需選擇,卻也把它們的功能,各自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
浪,不停地由無變有,有變小,小而大,配合著它的伙伴:風!浪會為自己的大小,以至於無,而感到不快嗎?不會,因為它本來如此。


如果大風時,浪卻小,它會迷失自己,如果沒有風,它也發揮不了作用。


浪也懂的,我卻不懂!


為何我不能作浪?


如果石澳的浪,在大浪灣生活,它會快樂嗎?又或者,大浪灣的浪,被迫在狹窄的石澳生存,它可以嗎?


可以的,只要它不去思考,鬱鬱而终。風發覺它完全不配合,會捨它而去。無論大浪或小浪,最後都歸於無。


我是不懂選擇、心急浮燥、隨波逐逐流的浪。


忽然,小狗在我面前撒尿,我也忽然想在在它面前撒尿!


他,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一向非常適應香港的教育制度,大學畢業後工作了兩年,突然辭職,說要思考大自然的哲學。


他突然覺得一切事物都離他很遠,正如離開了風的浪,迷失了自我。


於是,他要思考,要再從大自然領悟自我。


如果每天都可感受大自然,真是一種福氣。


感受一下空氣的清新、水的甜美、風的輕拂及鳥語的清脆,生活是多麽的美妙!


為什麼要沙灘小子?為什麼要有有悠長假期?為什麼求神給我多一點時間?一切都近在咫尺,垂手可得!


為什麼要苦讀艱深的哲學?為什麼要問聖賢如何生活?大自然的節奏,根本就在我們心裡!

忽然,海岸線就在眼前。


潮漲潮退,浪知道漲到何時,就要退,儲好力量,再開始下一輪的的潮漲。


潮漲的時候,浪會要求退下嗎?可是每人都要求時時刻刻也是潮漲。但當潮漲到民居時,他們卻又驚惶失措了!


踏單車到了大浪灣。嘩!好倦!躺在石台上,閉上眼,卻仍舊感到陽光的熾熱。手背的的遮掩下,勉強地睜開眼,看看旁邊的單車,好美!背景是翠綠的山坡,地上是車輪鐵線交織的倩影,加上旁邊傲立的瞭望台,它是屬於這裡的!


在石台上,可以看到浪的側面,一羣羣的水點爭先恐後的湧到岸上,令我想起地鐵內的人羣,分別是,不知道人們要去那裡。


剛才在想為什麼這麽疲倦,慨歎自己的體能喜了許多,於是又陷入「大不如前」的思想模式裡。


最近常常墮入這樣的思想模式裡,常常覺得要追回失去的東西。然而這樣想,只會不安於現狀,神經兮兮的想要於短時間內完成某些以前沒有完成,或已失去的東西。


然而想深一層,以前沒有完成,其實是因為自己將資源投放在另一些東西上,並沒有失去什麼。一方面的失去,一定代表另一方面的得著。


最重要的,是現在!現在想要的的是什麼,先想清楚是否最重要,如是,就行動!


我想,對失去的東西那麼著緊,是因為它們十分重要吧!既然如此,從這一刻就去珍惜,以事情的優先緩急分配時間,將來就不會像現在這麽懊悔了!


舊文,完!


文字寫得灑脫,心卻仍未放下。不過已大大進步,了解自己之餘,也懂得知所進退。本業以外,也努力在發展自己的熱忱。


也許現在的放下,已經是最適合的程度。完全放下的話,又會迎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,更覺困擾。


現在這一刻的你......心情不好的話,去看海吧!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