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一年輔導義工之回顧

  • soulrebuilt
  • 2019年8月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10月12日

香港正值多事之秋,此文斷斷續續方能完成。天祐香港!


成為輔導義工,已差不多一年了!是時候回顧一下,識別及總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,來年更進一步! 也想念著以往的案主,盼望他們可與我分享一下近况。


期內與約二十個案主會面,家庭及個人輔導約一百五十小時,小組輔導約十五小時。平均每星期輔導約三小時。 由於不是在輔導機構服務,案主經由不同渠道轉介,包括教會、朋友、同事、家人、專頁及網站等等,所以年齡及問題的範圍頗大,亦加速了我的成長。 案主年齡由幾歲到六十來歲,問題多元化,包括情緒方面如哀傷、抑鬱、焦慮、創傷及自殺傾向等等 ; 人生階段方面如兒童發展、中年危機及老年適應等等 ; 人際關係如家庭、婚姻、伴侶及同事等等 ; 生活方面如工作規劃、成癮及逃學等等 ; 病患方面如思覺失調、睡眠失調、壓食及學習障礙等等 ; 也嘗試過以英文作輔導的案主。

以下兩個問題,通常在輔導中對案主頗有幫助,現在自問自答,以其作框架自我檢討 :


「什麼方面好了?」

1. 自信心增加了 : 累積了一年多的成功經驗,現在面對未遇過的問題,已經不會感到緊張,能夠輕鬆面對新的案主。


2. 對案主的信心也增加了 : 看著不同案主的進步,更確信每位案主已經擁有進步的資源,只待大家一起發掘。對案主的進步,有種近乎童話的希望。

3. 輔導過程更為自然 : 由起初輔導實習聚焦型式、步驟及問題,到實習後期進化到留意自己與案主的關係,至現在已不拘泥於理論,只隨案主所思所想游走,感覺與案主更同步 、更同理及更有效果。


4. 更認定輔導為熱忱之所在 : 好多次帶著疲倦的身軀及心情頗差的心靈去輔導。但是輔導一開始,就已經感到有力量,當完成輔導後,更感到身心愉快,我就越發肯定,輔導是我最喜愛的工作。


5. 更多自我反思 : 接觸不同年齡的案主,與他們一起面對問題的同時,常常會勾起自己在差不多年紀時的回憶,又會預視我面對將來年紀時的問題。也更加認清自己趁而重之的價值,明白及欣然接守將之持守的代價。


「嘩!你是如何做到的?」

(回答編號對應以上問題編號)


1. 堅持為每次輔導花約四十五分鐘做紀錄及分析,當中對如何繼續跟進案主的問題,提供有效方向。


2. 因為懷著案主一定做得到的信念。我一直覺得,人本身已經是 神的傑作,所以人本身已經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。只是有時情況太嚴峻,需要其他人協助一下。


3. 今年有幸獲得經驗超級豐富的楊家正博士督導 ,讓我大開眼戒 ,體會到如何無招勝有招,將輔導的心法融入血內,漸漸也讓我自己只以案主為念,放低自己的甚麼理論及自尊等等,自然地與案主同行。


4. 這是我近年在努力學習的一件事,就是不計算回報,只管去做自己覺得有意義及熱愛的事。


5. 感到這是 神給我的恩惠,讓我有機會去反思過去及預備將來,更加小心翼翼地去好好過每一天。


無論何時,您也可以問自己 :

「什麼方面好了?」

「嘩!我是如何做到的?」


如果您認真思考這兩條問題,一定能有所得益!
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910498262617735&id=495977990736433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