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年年有今日,不一樣年年 (2020-4-25)

  • soulrebuilt
  • 2020年4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10月12日

有案主問,怎麼我的專頁好像不太活躍?回顧一下,原來上一次帖文已是三個多月前了!


時值生日,就寫一寫這一年生日的感受。對比上一年的生日,這一年實在有太多事情發生,以致無論是自己、身邊人、香港和世界,都變得非常的不一樣!


去年六月社會事件開始,九月妻子確診乳癌,二月完成所有療程,新冠肺炎隨即開始,肆虐至今,還加上一至四月的國外網上輔導課程。為了照顧妻子,由去年十月開始便暫停了所有輔導及寫作。


年內失去的......是兩制的幻想和希望,人與人交流的豐富和親密,兒子上課後的寧靜和休息,親子旅行的輕鬆和愉快......


年內得到的......是社會事件的痛心和憤怒,妻子患病的擔心和感恩,新冠肺炎的恐懼和哀傷,生命優先次序的反思與清晰,同事海濱漫步的舒暢和連繫,網上學習的新鮮和滿足......


回顧這一年,實在不容易渡過。一路走來,感恩還是滿有平安喜樂。除了信仰,最幫助到自己的,是修讀輔導及成為輔導員後,便保持着持續不斷的反思態度,以致能夠面對不斷改變的環境 ,適時接受現實及調整應對策略。


小時候,經常不快樂。渴望幸福,讀了很多關於哲學和自助的書籍,希望藉著他人的知識可以幫到自己。試圖模仿他人的思想和行為,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成功,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。修讀輔導及成為輔導員後,才意識到,每個人、其身邊人及其生活都非常獨特,只有以自己的風格生活和工作,發揮自己的優勢並堅持自己的價值觀,才會快樂。


如何弄清楚自己的風格、優勢和價值觀?唯一的方法就是經常在生活中不斷嘗試,取得回饋,反思及調整策略,過程當中就能更加了解自己。以寫作筆記為反思,效果更佳,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,更能理清思路。我為反思筆記定立了框架 : 主題、事件、學習和啟發、如果沒有反思的話及反思過程。分享一篇反思筆記如下:


主題 溝通模式的突破


事件 早晨,我正準備與大兒子出門,突然聽到妻子對小兒子大聲罵道:「我不會再為你煮多一份早餐!你再阻礙我,我就不能補充睡眠了!」小兒子便大哭起來。我在原生家庭中長大時,總是為家人的紛爭而難過,以往遇到紛爭,都保持沉默以避免與家人發生衝突。


留意到自己又準備習慣性逃避,立即開始反思,希望找出問題所在。不一會兒,便發現了事件的起因是期望不符。最近,妻子經常為孩子們預備早餐,並沒有刻意為早餐類型定下規律。孩子們十分喜愛熱呼呼的早餐,自然期待著這樣的早餐。


面對不想達到他人的要求時,妻子習慣用生氣來回應,而不會冷靜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和感受,因為這就是她在原生家庭中的溝通方式。當家人不滿時,只會表達憤慨而不會說明自己的不滿。


大概明白了狀況,便對她說:「孩子不知道母親何時會準備他們喜愛的早餐,所以他們有此期望也很正常。您可以嘗試冷靜地說明一下,自己希望回去睡覺的意願,並溫柔地回絕他們的要求。」


妻子說:「我很生氣,因為他不吃我早前預備了的早餐!」


我說:「明白......那也可以嘗試由他不吃,讓他餓了,承擔其行為的後果。」


妻子沒有答話,也沒有再駡兒子,孩子也平靜了下來。


學習和啟發 * 嘗試對以前效果不理想的事件作出不同的反應。 * 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作用,便嘗試其他方法。


如果沒有反思的話 * 妻子仍然對兒子生氣和責罵。 * 兒子會一直大哭。 * 可能我也會發脾氣。 * 在爭吵和憤怒之中渡過早晨。


反思過程 * 意識到習慣性的反應(保持沉默,逃避衝突) * 找出問題的根源(期望不符) * 冷靜地解釋我的觀察所得(突破習慣性溝通方式:以沉默逃避) * 對被拒絕做好心理準備(妻子指責孩子不吃早前預備了的早餐) * 堅持立場並建議進一步的行動(讓孩子承擔不吃早餐的後果)


鼓勵大家有什麽困擾,也可嘗試利用以上反思筆記的框架,作反思及調整,好整以暇,來面對現時急速變化的香港。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