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建築心靈》受助者序之二 (2021.01.04)
- soulrebuilt
- 2021年10月1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讀了一遍《建築心靈》,不禁回想起當初找築心靈輔導的情境。中六時的我受抑鬱所困,由親友推薦找築心靈「聊聊天」。當時我自認無可救藥,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在浪費別人時間。似是會讀心術般,築心靈在首數節輔導就向我介紹了ABCDEFG情緒管理法,不但引導我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緒,亦恰好讓我看到有時候我對自己是多麼的無理、苛刻。
舉個例子,書看到一半,發現許多文章都在喚起輔導的點點滴滴,就足以令我犯起老毛病,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記得我學過的正面思想技巧。再想一想,不對!我就是學懂了如何運用它們,才不需要時刻提點自己啊!種種相類似的問題讓我深刻體會到,生活的一點一滴都充滿著內心的掙扎──就算是輔導時能凡事提出正面看法的築心靈亦會遇到難題,而要「停一停,諗一諗」。
對我而言,本書最為感觸的一點是其濃厚的人情味。從與受助者的討論,和家人的互動,甚至是一棵樹,都有着微妙的啟發性,深刻地展現了身邊的人、事、物都多麼值得關注、反思。藉此,築心靈鼓勵大家時常靜下心來,對身邊的事物多作觀察;從中不但能找到心靈的慰藉,也許就能發現有些答案其實伸手可及,只是被情緒和其他雜音蒙蔽了,需要一盞明燈來驅散我們的迷茫。
從築心靈的輔導以及文章裡,我看見了生活的好與壞,學會了面對喜與悲,也重拾了繼續往前發掘自我的動力。對啊!心靈是要慢慢累積的。不懂細察生命,何來建築心靈呢?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