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鏡哀傷治療-面對「失去」的情緒舒緩
中秋佳節,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! 滿月總令人想起「人月兩團圓」這份盼望。 然而,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」。 以往的香港,感覺總是滿月的日子較多。它極少天災,坐擁水深廣闊的維港與連綿不絕的山嶺,承襲英國成熟的法制及兩文三語的優勢等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歷史。...
悼文兩篇……
首篇,書於小妹妹正在危險期的晚上: 您將要離開了! 雖然明知你的病是不治之症,卻沒想到那日子這麼快便悄然來到。 好掛念您那可愛靦腆的笑容! 努力尋索記憶之中與您的點滴,感覺好像回憶越多,阻延您離去的時間就可以越久…… 某天,我在教導有您參與的主日學,主題是如何傳福音,為了預...
對於患癌及截肢,大家有什麼想法? (2018-10-5)
在輔導的過程中,我很喜歡介紹Albert Ellis理情療法的理念予當事人認識,因其簡單而有效。 理情療法相信,我們的反應、情緒及行為,取決於我們對事情的想法。只要我們改變這些想法,我們的情緒反應及行為就會截然不同。 例如朋友失約令我失望及發怒,拂袖而去,因為我認為他不尊重...
父親節世盃隨想 : 如何選擇及演譯往事,決定人生如何! (2018-6-19)
我不是球迷,但卻非常期待今屆世界盃,我問自己,究竟為什麼呢?原來每屆世界盃,都令我想起兒時一次深刻的經歷:1986年世界盃八强賽,法國對巴西,那時還是電視免費轉播世界盃、法國柏天尼及巴西薛高的年代。 疏離與親密之間…… 不太穩固的摺枱上,隨便放著花生、啤酒及汽水,我和父親都...
病榻中的漣漪…… (2017-1-27)
麻痺了足足一個星期的腦袋,終於漸漸甦醒了。久違了的靈感在腦海裡喚起了一個個漣漪,理性上知道需要休息、或追回一些落後的工作,但捨不得看著一個個漣漪漸漸消失於無形,也就決定讓時間停頓,將漣漪凍結,慢慢用文字描繪下來。 麻痺的腦袋,其實是流感的戰利品。以上一蹴而就的詩情畫意,也拜...
不執著於靈修的型式和數量,便可隨時隨地享受與神親近。 (2017-11-13)
自己不是生長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,所以一直希望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主的家庭。渴望「家庭靈修」 (即一家人一起靈修) 好幾年了,但因著自己工作及進修的壓力、兒子功課的忙碌,加上妻子也沒有靈修的習慣,幾年下來也未能實行。感恩就在剛過去的一天,神從各方面提醒及鼓勵了我繼續努力!...
無明自殺一念,以畫為喻人生 (2017-10-15)
自殺的新聞無日無之,好像司空見慣。傳媒也報導得淡淡然,三個學生同日自殺的新聞,被排到要聞內的第十幾個。至於家人和朋友之間,也噤若寒蟬,不願多提。然而,不說就等於不在嗎?大家都心知肚明,那些悲傷、無奈、怨恨、憤怒、擔心及恐懼等等的情緒和感覺,總是揮之不去。...
她會like我的專頁嗎? (2017-10-2)
我真的好想她like我的專頁! 但我猶豫著要不要送出邀請,因為她離開已經數年了,還會收到邀請嗎?就算收到,還會回覆嗎? 認識她那年,我剛剛轉校,她中三,我中六,都是藝術學會的幹事。還記得大家都滿心熱忱,可以大年初二就回校為會員製作禮品,每天從早到晚,直至開學。會員們收到那份...